新闻中心

储能大爆发,跨界大佬们纷纷入局

在商界的浩瀚星空中,大佬们总是以他们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嗅觉,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如今,这股力量正汇聚于储能这一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

近年来,储能领域不仅吸引了“雷厂长”雷军的小米帝国强势介入,更有电商巨头马云悄然布局一米八海洋科技,开启他的新能源征途。而近期,在考研界家喻户晓的名人——张雪峰,竟也悄然涉足其中,着实让人有些意外。

这些以追逐新风口为终身信念的行业大佬们,他们的商业嗅觉的确非同一般的灵敏。他们为什么会决定布局储能?他们选择从哪条细分赛道切入?他们如何判断储能产业未来的发展?带着这些疑问再看大佬们的所言所行对于业内人士的发展布局极具参考价值。



万科创始人王石

在2024年,王石在储能与碳中和领域展现了极高的关注度与参与度,6月,他到访南都电源,双方就碳中和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显示了他对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的重视。7月,在与知名商业顾问刘润的直播中,王石不仅探讨了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还分享了自己在该领域的独到见解,进一步彰显了其在可持续发展域的领导力。9月,他继续深入储能行业,参观并了解了海博思创、华为数字自源、采日自原等多家储能企业的最新产品与发展现状,这无疑为他提供了更多关于储能技术和市场趋势的宝贵信息。



小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雷军

雷军则通过小米科技正式踏入了移动储能市场。2023年9月,小米首款户外电源产品的高相,标志着小米在储能领域的布局正式开始。此后,小米集团旗下的投资机构如小米科技、小米长江等,纷纷出手布局便携式储能、电池、电池材料、电池热管理、光储充等多个储能细分领域,展现出了小米在储能领域的全面布局和深远规划。近日,科大智能(合肥)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商变更中,新增了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作为股东,持股比例为10%,这进一步证明了小米在储能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扩张。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

董明珠对储能市场的判断同样具有前瞻性,她曾断言“未来储能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一判促使格力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储能市场的研究布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格力现已形成了钛酸锂、磷酸铁锂等材料体系的储能产品,涵盖了户用式、机柜等多种应用场景。这不仅展现了格力在储能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也体现了其在市场布局上的远见卓识。



阿里巴巴原首席执行官马云

2023年7月,阿里巴巴前首席执行官马云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原因是他参与成立了一家名为一米八海洋科技的公司。这家公司的业务不仅涵盖了海洋产业,还涉足新能源领域,包括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储能以及装备制造等多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一米八海洋科技有一家持股10%的股东——杭州大并头贰拾贰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几乎完全由马云(持股99.9%)控制。



Tesl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

早在许多年前,马斯克就布局新能源储能行业。。2015年,特斯拉就在美国推出了Megapack和Powerwall等产品,分别针对大型工商业储能和家庭储能市场。马斯克曾在2020年7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他预计特斯拉的能源部门从长远来看将与汽车部门规模相当,甚至能源业务可能会比汽车业务更大。近年来,特斯拉的储能业务增长迅速,其产品现已遍布全球65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峰学蔚来创始人张雪峰


张雪峰也在某次讲座中强调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认为该领域未来将展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就业前景。随后,苏州永鑫融耀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发生了工商变更,新增了苏州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伙人,其中峰学蔚来的出资比例为2.6667%,认缴出资额达到1600万元。

回顾这些跨界大佬的入局经历,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依靠现有制造业优势直接切入储能产品实体生产的小米、特斯拉和格力等企业外,其他大佬多选择以投资形式“弯道超车”。当互联网、家电、教育等行业的资本涌入储能行业时,它们不仅带来了资金层面的更多可能性,还为储能行业带来了营销、设计、研发等多方面的新思路。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佬们的入局不仅提振了储能行业的发展信心,也为陷入“内卷”的储能从业者带来了新的刺激。正如鲇鱼效应一样,这些大佬的加入不仅推动了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行业的竞争与洗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谁将脱颖而出,谁又将黯然离场,都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本文只供光伏领域学习讨论之,无任何商业用途!